联系方式   |加入收藏
  • 首页
  •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组织架构
    • 经营理念
  • 信息中心
    • 关于私募
    • 新三板股权投资
    • 市场资讯
  • 产品中心
    • 产品系列
    • 产品公告
  • 服务范围
    • 私募股权基金
    • 股权投资
    • 定向投资
  • 联系我们
    • 联系方式
    • 工作机会
  • 常见问题

市场资讯

首页 >> 市场资讯

  • 新三板面临历史性大发展机遇,隋强称新三板要二次创业

    在隋强看来,用传统的交易所眼光来评价新三板是千疮百孔的。新三板的制度设计要在市场化、法制化、独立市场设计的方向下,抛弃概念争论,围绕中小微企业的特性需求,构建持续融资基础。

    挂牌企业良莠不齐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和金融研究所、中国新三板研究中心昨日在论坛联合发布的《中国新三板发展报告(2016)》显示,自2013年新三板全面扩容以来,新三板进入一个全新发展阶段,呈现迅猛发展的良好态势。
    虽然时间并不长,但新三板市场已成为我国挂牌公司家数最多的证券市场,也是全球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市场之一,在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凸显。截至2015年年末,新三板挂牌企业总市值接近2.5万亿元,是2013年的44倍、2014年的5倍多,虽呈现高速增长,但与A股市场相比,只有创业板总市值的44%、中小板的1/4;单个挂牌企业的平均市值更小,只是创业板平均市值的4.2%、中小板的3.6%。新三板挂牌企业的市盈率一般在30倍-60倍左右,市场估值低于中小板和创业板,但高于主板。
    虽然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报告也提醒,目前新三板市场风险较高。
    报告指出,新三板定位于创新创业型企业,因挂牌公司规模小,市场发展初期制度安排不到位,以及投资人投机行为严重等导致新三板市场在市场、技术、财务和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都面临较高风险。
    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存在发展速度、规模与质量的矛盾。二是制度安排不及时、不完善。三是监管体系有待完善。

    新三板面临历史性大发展机遇
    在中国新三板研究中心首席经济学家刘平安看来,新三板现在存在的问题是发展当中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是正常的。他昨日也在论坛上指出,任何一个市场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不管是监管机构也好、挂牌公司也好、投资人也好,我们要有耐心来看待这个市场。”
    事实上,截至8月26日,我国新三板挂牌公司达到8877家,刘平安认为,今年超过10000家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他对新三板的发展持较为乐观的观点。“从宏观层面、微观层面,本身的运营管理来看,我们认为新三板面临历史性的大发展机遇。”
    在刘平安看来,新三板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市场化制度的完善阶段。
    “市场分层制度现在虽然推出来了,但是还有一些问题,配套政策没跟上。要完善股票交易制度,特别是做市商交易制度、证券场外市场的核心交易机制,完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推出转板制度、退市制度、集合竞价交易制度。这个时间我们需要用三到五年的时间,一年推出一到两个是可以完成的,三到五年以后,从2021年开始就是真正市场化、国际化的新三板。”刘平安如此认为。

    刘平安还提出,要把新三板作为增量市场。“当存量市场改不动的时候,我们新开辟一个市场,由这个增量市场的改革来带动存量市场的改革。”
    他认为,新三板未来的方向一定是坚持市场化,不管是证券的发行、交易和监管都要是市场化的方向。“现在新三板民营企业占到将近96.7%,这个一定要坚持。”
    谈到新三板对中国经济的深远影响,刘平安用四句话来概括:国家创新战略的金融市场支撑;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金融市场基础;中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突破口;新三板将培育中国的创新文化。
    构建持续融资基础
    对于新三板下一步的发展,隋强也发表了最新的观点。
    隋强表示,尽管新三板面临着很多问题,但市场化、法制化、独立市场设计方向不会变。
    在隋强看来,用传统的交易所眼光来评价新三板是千疮百孔的。新三板的制度设计要在市场化、法制化、独立市场设计的方向下,抛弃概念争论,围绕中小微企业的特性需求,构建持续融资基础。
    他表示,第一,将继续研究分层差异化制度安排;第二,为有效促进交易达成,除了改革现行的交易方式之外,私募基金试点做市商的前期工作已经完成,将于年内推出。隋强指出,投资者门槛问题可以探讨,但坚持机构市场不变。另外,QFII和RQFII参与政策或很快推出,公募基金入市还需考虑“如何落地”。
    对于监管问题,隋强表示,将从过去传统监管员的监管方式,转向以技术为支撑的大数据监管方式,并将实现中介机构类型全覆盖、业务类型全覆盖。
    隋强本人正在带队推进大数据监管,使新三板市场的监管转向以技术为支撑的监管方式,将来要通过大数据实现对中介机构类型的全覆盖和所有业务类型全覆盖。

关于摩根

公司介绍 组织架构 经营理念

信息中心

关于私募 新三板股权投资 市场资讯

产品中心

产品系列 产品公告

服务范围

  • 私募股权基金
  • 股权投资
  • 定向投资
  •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工作机会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北京摩根盛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67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