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球场上灌篮,和坐在办公桌前写支票,看来几乎毫无关联的两件事儿,但是这是科比一路走来的轨迹——科比(Kobe Bryant)从湖人退役后,决定成为一名专业投资人。
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科比近日和著名投资人Jeff Stibel组队,成立一支一亿美元的基金,专门投资科技公司。Jeff Stibel曾经创办或者帮助创办过许多科技公司,并且是美国最年轻的上市公司CEO。这俩人此前曾经进行过多次非正式合作,从2013年起和不下于15家公司签订过协议。不过这次,他们正式弄了个名为“Bryant Stibel”(取俩人的姓组合在一起)的投资机构,总部设立在加州洛杉矶。
该机构初始的一亿美元全部来自科比和Stibel俩人自己的腰包,并且“目前不会寻找外部注资”,他们会专注于投资技术、媒体和大数据公司,并且“至少在接下来数年内会很有存在感”(看来俩人非常自信)。
科比一直以来非常懂得利用社交媒体和粉丝建立直接联络并打好关系,不过他显然对自己有着更高层次的自信——他告诉华尔街日报,自己很有寻找和定位那些极具潜力的创业者的天分,“这种人都有着内心的信念,愿意竭尽全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所有障碍。他们对自己所相信事物的坚持和真爱会帮助他们取得成功。”(想必这也是科比在NBA坚持和努力那么多年的精神力量来源吧。)
不过另一个创始人Jeff Stibel特别指出,虽然名字是Bryant Stibel,但是该机构不是科比演出的舞台,“我们不想因为投资某家公司,就让他们就拿着科比当宣传点和卖点。这样做就没意思了。我们投资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创造真正的价值。”
目前科比应该算是体育明星转行投资界最为成功的案例了。目前越来越多的NBA前球星现球星都开始涉足投资领域,比如大鲨鱼奥尼尔、卡梅罗·安东尼和史蒂芬·库里,都投资甚至直接参与管理创业公司。
纽约尼克斯队明星安东尼,有自己的投资机构Melo7 Tech Partners,并且在去年的Tech Crunch Disrupt大会(该大会是每年一度的科技圈创业盛会,在投资人和创业者心中有着重要地位和意义,美剧《硅谷》也有长篇幅描写)上和这家科技媒体进行了深度交流和学习取经;而今年的Tech Crunch Disrupt则邀请了库里参加,他还要在会上介绍自己参与的创业公司和项目。
小探疑惑的是,NBA明星们非常有积蓄,创立投资机构当投资人是一份蛮合适和光辉的职业,但是他们为什么都喜欢集中投资科技创业公司呢?有没有小伙伴们来解答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