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企业成“带头大哥” 新三板回归本源
本周以来的交易数据显示,科技型企业占据新三板领涨榜和交易额排行榜的大半边天。而像硅谷天堂和联讯证券等曾经称霸新三板交易额排行榜一时的类金融企业,也纷纷将交易额前三名让位于科技型企业。
新三板领涨榜和交易额排行榜名次的变动,证实了资本正走在向科技密集型企业的路上。当前的资本倾向投资科技型创新企业,说明新三板已经开始“回归本源”。
国资系加紧布局新三板
随着新三板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资企业开始布局新三板。如今国资背景控股的新三板公司已经达294家,而且这不足300家公司2015年盈利占整个新三板市场的十分之一。盈利能力是新三板挂牌公司平均盈利能力的3倍多。
其中,2016年挂牌的国资控股新三板公司共有91家,2015年有142家,2014年之前一共有62家。
市场交易冷清 新三板“分层制”被打脸?
经过半年多的酝酿,新三板正式将挂牌企业分为创新层和基础层。但是,新三板至今依然是一副死气沉沉的样子。新三板交易冷清的原因,除了相对较高的投资门槛外,新三板还有很多的规则都和注册制不匹配。
业界也在呼吁适当降低投资者门槛等措施,以引入增量资金,并放开非券商机构做市,建立合理的做市商竞争机制,增加做市服务的供给等。
业内呼吁新三板大宗交易落地
对于新三板市场而言,距离最近的制度红利似乎仍是大宗交易。目前,新三板市场最接近大宗交易的制度仅存在于做市商之间,《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股票转让细则》第四节“做市商之间转让”部分规定:大宗交易成交价格应在该股票当日最高、最低成交价之间;当日无成交的,其成交价格不得高于前收盘价的110%且不低于前收盘价的90%。